人文大家讲坛第140讲开讲——仪式随谈
时间:2017-09-21 12:00:00 访问量:





9月21日晚,文科楼B4-1教室座无虚席,公司语言系教授罗渊在此带来一场《仪式随谈》的专题性讲座。公司副经理聂志军,副经理欧阳萍,语言系曾春蓉教授,尹戴忠教授,颜红菊教授,秦凤鹤博士等领导老师到场参加,16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员工到场聆听。讲座由历史系廖君湘教授主持。
此次讲座,罗渊教授围绕概念、类型、特点、效用、原理五个方面展开,结合大量民俗、社会、宗教、政治等方面的照片与具体事例,从多方面形象生动地阐释了“仪式”的内涵,进一步将“仪式”知识系统体系化。“仪式通常被界定为象征性的、表演性的、由传统文化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,仪式类型可以分为以重大主题、专门场地、特定程序为代表的正规化仪式,以及以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仪式为代表的生活化仪式,仪式行为是不同于生活常态行为的一种超常态行为。”罗渊教授指出。
此外,罗渊教授表示,仪式类型按主题分可分为祭祀类、宗教类、节日类、礼宾类、体育类、泛化类等。仪式有程式化、强制性、常态性、严肃性、象征性、可变性等特点;具有尊重与崇敬、纪念与怀想、凝聚与归属、宣誓与典礼、交流与玩乐等作用。此外,罗渊教授通过举典型例证和反面例子,阐释仪式的原理是“以形律心”。“‘形’指外在的声、光、色和空间距离的综合运用,客观外物对人的心态是具有规约和塑造功能。
此后,廖君湘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,他认为罗渊教授将“仪式”这一抽象的概念讲得深入浅出,避免了破碎化的问题。提问环节,面对同学们关于如何看待仪式和仪式的传承等问题,罗渊教授一一作出详细解答。“我们要从战略上认识仪式,从战术上控制驾驭仪式。”罗渊教授说。
【新闻链接】
罗渊(1963-),湖南茶陵人,教授、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、教育硕士(学科教学语文方向)导师,湖南省汉语方言与民俗文化科技融合基地专家,学报主编。主持《中国修辞学思想发展研究》等国家社科基金、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 5 项,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。主要从事修辞学与语言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