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第十届研究生创新论坛“人文学术创新与文化传承”分论坛——之优秀论文报告会(一)
时间:2017-11-20 12:00:00 访问量:





11月19日下午,湖南省第十届研究生创新论坛“人文学术论坛与文化传承”分论坛的优秀论文报告会(一)在立言楼B4-1教室召开。来自南华大学、中南大学、威廉希尔体育、吉首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代表进行了优秀论文报告。威廉希尔体育副经理毛小平对优秀论文进行了点评。
报告会现场,来自南华大学、中南大学、威廉希尔体育、吉首大学的8位研究生进行了优秀论文报告。来自中南大学的李哲从研究背景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三个方面向大家报告了她的论文《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,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》。李哲认为,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高校关注和探索的时代命题。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条件。改善教师公司产品方式、提升教师人格魅力、树立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、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、完善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路径。
来自南华大学的李海兰从内涵解读、现实困境、基本对策三个方面报告了她的论文《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工匠精神》。对内忧外患引发的工匠精神缺失给出了她的对策,即创新当代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、营造工匠精神良好氛围以及构建弘扬工匠精神的合理系统。威廉希尔体育研究生吕幸星在她的论文报告《核心素养:“互联网+”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追求》中,从培养什么人、如何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。此外,吉首大学辜俊君、威廉希尔体育符小勇、丁书娟、甘信芝等研究生也都进行了精彩分享。
论文报告结束后,毛小平对八位论文报告者进行了细致点评。他赞扬报告者们的认真态度、清晰的思路以及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。“报告人在准备的过程中态度认真,文章论述思路清晰,汇报经过了精心准备,这是值得称赞的。”他希望各位报告人能加强文献综述的能力以及在研究时要吃透理论,并积极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。最后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。